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用音乐艺术形态诠释齐齐哈尔城市文化的实践探(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明朗清新的作品旋律既有对比性又富有抒情性。不仅运用了起承转合的四句体旋律建构,也采用了模进、弱起等创作技法。A段高音区的旋律主题安排在高

明朗清新的作品旋律既有对比性又富有抒情性。不仅运用了起承转合的四句体旋律建构,也采用了模进、弱起等创作技法。A段高音区的旋律主题安排在高音区展现,以增加激动富有感染力的情绪形象;伴奏方面选择灵动的多连音与和弦式根音相互组合衍生;句型安排上采用起承转合的句型结构;钢琴语汇上运用形象化的钢琴语汇模仿塑造水波、鸟鸣、游鱼等音乐形象。这首作品有非常鲜明的形象塑造,包括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在湖面的绿树、悠远清灵的鸟鸣、活泼灵动的锦鱼。由装饰音配合二音连线塑造而成的“游鱼”动机,增进了节奏动感,以装饰音常规组合的鸟鸣音型作为核心音调,音乐形象深入人心。

3.3 湿地文化——《风中苇草》

齐齐哈尔有着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登上扎龙湿地的望鹤楼可见随风荡漾的绿色波涛向天际涌去,作品则以标题暗示朦胧的意境,运用装饰音与分解和弦表现摇曳动感的湿地画面,结合旋律呈现的蓬松草冠、摇曳舞姿、起伏跌宕的形态画面效果共同实现了这一内容的表达。作品通过象征、暗喻的手法以标题向人们暗示表达一种氛围,力求传达题目所蕴含的画面感。“风中苇草”这一标题表达着作品朦胧缥缈的意境,展示音响中苇草摇曳之“美感”。作品A段分解和弦如苇草摇曳的舞姿,灵动的装饰音如苇草的蓬松草冠。左手三连音音型中隐藏的四分音符如苇草摇曳却坚定稳固的根部,各声部交错如错落有致、起伏跌宕的画面。

3.4 勇敢不屈的反侵略文化——《中国的“中”》

齐齐哈尔在战争中饱经苦难与变迁,取材于齐齐哈尔火车站老楼“中”的故事是每一位齐齐哈尔人都知晓的。齐齐哈尔火车站老楼的设计师顶着日方的巨大压力,以强烈的爱国情怀塑造了这座当时中国最大的火车站站楼。从各个角度看,站楼都如“中”字,如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丰碑。《中国的“中”》这首作品以《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保卫黄河》为创作材料基础,弘扬斗争精神与爱国情怀。

在《中国的“中”》这首作品里,主要包含了三个乐思。第一乐思出现在沉重的引子部分,如同面对苦难生活的哽咽倾诉。主题是由c小调的主和弦构成,分解后的主和弦在音响表现上与“中”字形成通感表现。之后的行板频频采用颤音的表现手法,推进悲痛的情绪,伴奏声部缓慢沉重的柱式和弦让人感到窒息与压抑。104小节后,不谐和和弦越来越多的涌现,106小节处c小调上的义勇军进行曲音乐元素及日本风格的旋律交融呈现,让人感到愈加明显的紧张激烈,终于伴着110小节的钟声,敲碎了扭曲的压迫,敲醒了抗争的意识,情绪高亢的C大调义勇军进行曲主题再次出现。由左手级进下行构成的固定伴奏音型以及以义勇军进行曲节奏变形组成的旋律,有如呐喊与号召,让人联想到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随着不断升高的情绪与伴奏三连音音型的推进,激动的情感在152小节转化成动人心扉的 “歌唱祖国”旋律元素,音乐走向高潮,表现了中国人顽强的不屈精神和高涨的爱国热情。

3.5 蓬勃奋起的文化鹤城——《鹤舞九天》

齐齐哈尔因拥有占世界五分之一数量的丹顶鹤而因此得名“鹤城”。作品以“鹤”喻“城”,将城之发展与鹤之起舞两个音乐形象交错融合,用高昂的律动感表现这座城市在新时期的奋起发展。作品第一主题以有力地进行节奏在C大调主音上重复,暗示工业现代化发展中的鹤城,这一主题动机之后在右手C大调Ⅴ级上重复进行,双手对话呼应,大调明朗的色彩激发出高昂的热情,经过系列转调后将情感扩充,引入“鹤”之第二主题。第二主题以反向音型表现高空中圣洁翱翔的仙鹤。随着主题的相互交叠,音乐将奔涌的情感一直推进,在激昂的情绪中收尾。

4.结语

用音乐艺术形态表现齐齐哈尔城市文化,借钢琴这一西洋乐器来表达中国乐思,既可以丰富中国音乐创作的艺术宝库,又可以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中国音乐风格,中国文化以及这座中国最北方的城市,这更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将中国精神带出去,增强中国文艺的吸引力感召力。笔者希望能通过这种创作思路,为中国音乐创作提供一个视角,一种铺垫使中国音乐创作的艺术宝库更有活力,同时也为齐齐哈尔这些久经历史沉淀的珍贵城市文化提供一种传承和保护的新形式,以音乐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为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齐齐哈尔更为感性的窗口。

文章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网址: http://www.qqhedxxb.cn/qikandaodu/2021/0127/502.html



上一篇:张明媛评传(续)
下一篇:从教育公平角度分析齐齐哈尔地区技巧课音乐教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版面费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发表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