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05/20]
-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05/20]
-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05/20]
-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05/20]
-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05/20]
齐齐哈尔大学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满意度调查(4)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大学体育是高校学习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1],该课程的开展在一定意义上调动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同时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方面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大学体育是高校学习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1],该课程的开展在一定意义上调动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同时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方面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理所当然的要求大学体育课程设置要更加科学、合理.高校学生对大学体育课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2],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各项体育运动认知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作为世界体育大国地位的确立,过去的大学体育教育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进步的需求,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调动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来说已经逐渐落伍[3].所以需要从大学生对体育运动要求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以及过去大学体育教学所显示的根本问题出发,进一步寻找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以便让高校在体育教育中更好地培养出社会发展需求型、全面型人才[4].齐齐哈尔大学近年加快了大学体育的改革步伐,实施了以提高大学生自主锻炼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构建了俱乐部学习、自主锻炼和竞赛、身体素质拓展以及早操的“四位一体”课程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齐齐哈尔大学学生对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旨在进一步完善大学体育综合改革,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齐齐哈尔大学300名身体健康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访问部分院系领导及部分大学体育课程教师,了解掌握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进展情况,编制了齐齐哈尔大学大学体育课改革满意度调查问卷,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共发放问卷300份,让学生当场填写,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100%.对问卷中各种信息进行探讨和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主观态度
带着兴趣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给人带来的愉悦感和身体的改变是最有效果的,比被动参加体育活动给人的生理和心理带来的好处以及要达到体育教育改革目的的效果要好得多.兴趣是体育锻炼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5],主观性对正在锻炼的行为者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和开发创造性活动也有促进作用,主观性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影响体育锻炼有效性、积极性、持久性的重要因素[6].所以进行体育教育改革最主要的一个目标就是提升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主观性,从而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7].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态度调查统计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大学体育课改革的效果非常明显,有87.00%的学生喜欢改革后的体育课程.无论是任何科目的改革,都要从学生参加的态度抓起,只有先改变态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其中,从而提高锻炼效果,延长锻炼周期,提高主观能动性.
表1 对体育课程态度的调查项目相当喜欢很喜欢无所谓不喜欢很不喜欢 人数 比例/%
当学生改变了以往对体育课程的态度,且喜欢改革后的体育课,自愿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提高.由表2可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了263人,占87.67%,跟往年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说明通过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大学体育改革,改变了学生以往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越来越多的学生自发地参加体育活动,其参与体育锻炼的自我规划能力和自主锻炼习惯得到明显提升.
表2 经常自愿参加体育锻炼情况项目经常参加有时参加被要求时才参加不参加 人数 比例/%
2.2 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目标的满意度
齐齐哈尔大学进行大学体育课改革的目标是通过课程改革将授课为主转变为体育人文素质培养为主.培养大学生体育人文素养,掌握体育健身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能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激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通过体育运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能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和晨练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自主锻炼习惯[8].
大学体育改革构建了俱乐部学习、自主锻炼与竞赛、身体素质拓展、早操的“四位一体”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体系,达到全方位锻炼学生和培养学生运动习惯的目的.改革之后的体育课程设置让学生逐渐意识到了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好处,97.33%的学生觉得参加改革之后的体育课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见表3),所以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相比以往更高了,说明改革的成果是行之有效的.
文章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网址: http://www.qqhedxxb.cn/qikandaodu/2020/0709/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