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关于齐齐哈尔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研(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从音乐教育本身出发整合教育资源 1.正确认知。狭隘的精英教育这一观点的提出以及过分地重视专业技巧成为了音乐教育的又一阻力,正确的音乐教育

(二)从音乐教育本身出发整合教育资源

1.正确认知。狭隘的精英教育这一观点的提出以及过分地重视专业技巧成为了音乐教育的又一阻力,正确的音乐教育的认知,要让所有人感觉到音乐是带给人美好享受的一种听觉感受,而不是用来培养个别作为赚钱手段的某种机器化的职业,它不是工厂的流水线作业能制造出来的,而真正的音乐家只是出于对音乐的强烈渴望,并拥有强于普通人的音乐感知的少部分个体。

2.课堂设置。在国外,音乐教育一直被当作必修课在中小学课堂当中开设,时间不会被其他的学科占用。但中国大多数的教师和家长还是被高分的理念充斥着大脑,他们关心的并不是孩子健全的人格的养成,阳光心态的树立,以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而一味地追求着高分,只要能得高分,好像除了数学、语文等被考试选中的科目之外其他的课程开设都是多余的,所以音乐课不停地被占用,是因为学校和老师也没有把音乐教育看得很重要。即使不被占用,一周一学时的音乐课程也是远远不够的。在课程设置上至少一个星期要增加一学时的音乐课程,即每教学周两学时的音乐课程,这样设置既可以满足演唱训练又可以完成音乐欣赏。从而在欣赏过程中,来发现每个孩子不同的音乐素质、不同的天分,再因材施教。

3.教学方法。行之有效的措施是要从一点一滴开始着手,综合评定所有的因素,以点结合线、线结合面的方法进行推广实施。比如,可以在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作为试点,由于齐齐哈尔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城乡结构很适合推广音乐教育措施。城乡结合紧密,市区划分清晰有序,可以先从岗位轮流即城乡教师互换交流这一点开始,结合公关调控下的资金辅助,在农村和比较弱势的学校资金补给上采取优先考虑,优先发放,再结合音乐课教科书的改革全面铺开,以音乐课的公平教育作为开端,全面、迅速、大力地推广音乐课点、线、面相结合的公平教育之路,让学生有可以信服的教师教,有可以使用的教学器材可以用,有可以更加开阔眼界的教科书可以读。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高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音乐教育早已不是一种技能的承袭,而是人们感知美好生活、欣赏艺术、感受自然、陶冶情操、鉴别艺术真假、美丑的一种能力。音乐教育一方面要立足于现实,以齐齐哈尔市音乐教育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努力探索音乐教育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新途径;另一方面又要以可预见的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条件为着眼点,更新教育观念。[2]当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一是需要得到全社会更大的支持与教育部门更多的投入;二是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应从自身做起,努力转变教育思想,更加充分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格健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而,应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音乐课,为培养新世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做出贡献。[3]

[1]刘子娟.幼儿琵琶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的初探[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2]赵少英.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展望[J].兰州学刊,2001(4):71.

[3]吴健雄.中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之我见[J].大众文艺,2012(2):276.

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临近白城市、呼伦贝尔市、大庆市,距离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359千米。从地理环境上来看,齐齐哈尔市位于西部边陲,信息资源相对闭塞。人均GDP不如临近的几个大城市,人口流出,经济下滑,再加上市内并没有专业的音乐团体,国家近年来一直在提倡的音乐素质教育进程与临近的大庆市和哈尔滨市相比较差距还是十分巨大的。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和支持逐年加大,但仅仅只是设施上的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努力转变教育思想,充分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格健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1]本文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为例,依据音乐教育的治理主体主要为政府(建设者主体)、学校(管理者主体)、学生(受教育主体)三方面,以此为结构划分依据,从三个维度考察齐齐哈尔市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以实际情况、调查研究着手,提升齐齐哈尔地区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知水平,以便更好地推动齐齐哈尔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为充分调查齐齐哈尔市中小学音乐教育需求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用田野调查研究方式中的问卷调查、焦点小组与深度访谈法。对齐齐哈尔地区讷河市(1个)、泰来县(1个)、富裕县(1个)、梅里斯(1个)、龙江县(1个)五个地区5所中小学开展田野研究,受访人数共166人,男女比例约为3:2,其中小学占66%,中学占34%。一、齐齐哈尔市音乐教育概况(一)农村音乐教育1.匮乏的音乐课程。通过对齐齐哈尔市农村的中小学音乐课程调查发现,虽然音乐课在课程设置中被列为必修课程,但学时却很难保证完成,更不要说完成质量如何。受到旧观念影响,学校还是把升学率放在首位,毕竟升学率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受升学制约,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被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要学科占用了。跟这些学科相比较,音乐课并没有被重视起来。多数学校每个星期仅有一学时四十五分钟左右的音乐课程设置,且很多学校每逢期中、期末、联考等重要考试期间,仅有的一学时音乐课还会被占用。这样算下来,一学期很多学校的音乐课程几乎都完成不到百分之五十。即便不被占用,一周一学时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教师既要教授学生演唱,又要负责学生欣赏,还要讲授所欣赏作品的相关知识,诸如创作背景、创作风格、作者生平、表现内容、音乐结构、音乐语言等等,这四十五分钟也是远远不够用的。一旦课程被考试占用,新课程教学计划同样会被干扰甚至无法顺利完成既定教学计划。2.专业的音乐教师匮乏。从齐齐哈尔市地区分布结构上来看,城乡结合部地域较多,独立的乡镇村也有,还有一些贫困县乡。基于这些原因,有些地方的中小学师资配备不够健全,音乐、美术老师几乎都没有配备,相对偏远落后地区,甚至会出现一名教师,同时担任多门课程的讲授,即同时教授数学、语文、体育、英语、音乐等数门课程。极少有具备专业演唱歌曲能力的音乐教师,且这些没有受过系统音乐教育的教师专业水平有限,面对音乐教育这具有特殊性、教师的“讲授”远大于学生的“接受”的学科,无法满足“因材施教”,仅仅通过几节音乐课,又是采取“一对多”的授课方式,所讲授的歌曲是否适合学生学习,甚至于歌曲的节奏旋律、情感表达的准确性都是有待考察的。3.教学内容的单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校舍及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可与音乐相关的配置仍然相当缺乏,很多农村的中小学,根本无法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学用具,如钢琴、音响设备、音乐资料、音乐书籍仍然相当缺乏。一些观念新、内容广、要求高的新课程理念,面对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农村音乐教师有限的专业水平根本无法达到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实际目标,更不要说内容的创新和形式的多样化。4.社会家庭认识存在偏见。经济生活水平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在一些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人们对艺术了解相对较少,错误地认为,只要学好文化课就可以,对于孩子在学校是否接受音乐教育,是否了解和掌握欣赏音乐、演唱歌曲的基本能力如何,是否接触过交响音乐,是否参与过任何艺术活动,家长都不在意。甚至还会认为,学习音乐影响了孩子文化课程学习,对音乐教育本身存在认识偏差,认为音乐教育无用,占用了孩子有限的学习时间,对文化课程学习会带来不必要的牵扯,增加课业压力,影响正常的学习进度。多数家长只关心升学考试科目的文化课程分数,认为只要学好这些就好。这些错误认知都为农村的音乐课程教育和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二)市区音乐教育1.教学积极性缺失。市区的很多学生家长同样在音乐教育问题上存在误区,甚至学校其他课程的教师本身就认为音乐课程可有可无。受到这些来自社会、学校的压力,很多音乐教师的信心和热情不断受到冲击和打压,导致很多音乐教师自身对音乐教育产生了自信心缺失,认为音乐课程没有那些升学文化课程重要,认为音乐课程可有可无,缺失了音乐课的学科自尊。自认为音乐教师没有教升学课程教师重要,在音乐课程设置安排和新课程教学进程中,错误地把音乐课程的教学当成“任务”来完成,“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极大影响了音乐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2.教学实效性缺失。相对其他学科教学,音乐课程更加强调“感知”“体验”和“感触”,通过音乐作品让学生感知音乐作品的同时得到愉快的体验和感触。通过想象,充分感悟,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立的音乐“感受”。充分利用人本能的“模仿”能力,不断积累音乐感受经验,倡导“探究”“合作”和“整合”能力,为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奠定基础。但是,面对音乐课程,绝大多数的音乐教师茫然,不知道如何让学生“感知”“感触”“体验”音乐作品。音乐教师也不知道如何“协作”“整理”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甚至还有很多音乐教师,仍然沿用老一套音乐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毫无新意,课程内容味如嚼蜡,一节课完成一首歌曲,教师是一遍两遍三遍四遍的重复教授,学生是一遍两遍三遍四遍的重复演唱,教师教得千篇一律,学生学习得枯燥乏味,甚至一节课下来,学生连基础的旋律和节拍都没有记住,更不要说扩大艺术视野、提高审美能力了。3.学生对音乐课程比较迷茫。通过调查发现,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在学习音乐课程过程中会出现迷茫、困惑甚至是茫然失措。面对音乐课程,许多学生不知道怎么样去学习。尽管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转变,新的音乐课程更加重视学生的“感知”“感触”“体验”,但是许多学生仍然不知道如何学习音乐课程,更多地表现出迫于无奈勉强迎合着老师。二、齐齐哈尔市音乐教育的解决对策(一)音乐教育的制度建设路径1.地域整合。通过调查发现,齐齐哈尔市整体音乐教师力量还是比较薄弱的,很多中小学几乎都没有配备多媒体教室,政府可以宏观调控一下村、镇、乡工作者的工薪比重,并且可以带动村民们发扬本村的传统音乐形式,以完整的演出形式走入城市进行创收。同时乡政府等行政部门也可以通过广播等形式每天播放古典音乐几小时或几十分钟来让大家行之有效地习惯这种有音乐的生活,让人们的生活能接触到音乐,这样才会有效地缓解乡镇音乐教育不足、城市音乐教育过剩等情况。2.资金整合。国家已经在中小学的教育制度上给予很多贫困地区的贫困中小学许多扶持办法,比如对学生学费的减免,但是这毕竟是在单方面去调控,单纯的减免学费是可以给更多的孩子带来受教育的机会,让他们有学可上,但是他们上的学校本身的条件,比如教学环境、师资力量是否能达到一定的标准,也就是说有没有正规高等学校毕业的毕业生心甘情愿地投身到偏远山区去教学,学校的教学楼的建设,教学设施的建设,现代化网络的普及,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才能够达到和完善的。如果政府能够适当给这些贫困学校的教师和市区教师基本持平的工薪标准,甚至比城市教师更多一点的劳动报酬,一定会有人自愿地投身到这些偏远山区去。3.师资整合。要积极鼓励受过专业音乐教育的毕业生去比较偏僻的地区进行实习,尽量不要选择市中心,这样不仅能让那里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到音乐,对一直成长在城市的毕业生也是一种历练。通过这些受过系统音乐训练的老师为媒介,让学生感知音乐作品的同时得到愉快的体验和感触。通过想象,充分感悟,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立的音乐“感受”。充分利用人本能的“模仿”能力,不断积累音乐感受经验,倡导“探究”“合作”和“整合”能力,为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力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与领悟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视野和音乐审美能力。政府可以考虑在优秀教师或者是志愿者教师的队伍中以几年轮一次岗位这样的办法,采取两年或者三年在本省或者跨省输送一批优秀的音乐教师去那些真正需要他们的地方,也可以缓解一下师资配备不公平的现状。(二)从音乐教育本身出发整合教育资源1.正确认知。狭隘的精英教育这一观点的提出以及过分地重视专业技巧成为了音乐教育的又一阻力,正确的音乐教育的认知,要让所有人感觉到音乐是带给人美好享受的一种听觉感受,而不是用来培养个别作为赚钱手段的某种机器化的职业,它不是工厂的流水线作业能制造出来的,而真正的音乐家只是出于对音乐的强烈渴望,并拥有强于普通人的音乐感知的少部分个体。2.课堂设置。在国外,音乐教育一直被当作必修课在中小学课堂当中开设,时间不会被其他的学科占用。但中国大多数的教师和家长还是被高分的理念充斥着大脑,他们关心的并不是孩子健全的人格的养成,阳光心态的树立,以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而一味地追求着高分,只要能得高分,好像除了数学、语文等被考试选中的科目之外其他的课程开设都是多余的,所以音乐课不停地被占用,是因为学校和老师也没有把音乐教育看得很重要。即使不被占用,一周一学时的音乐课程也是远远不够的。在课程设置上至少一个星期要增加一学时的音乐课程,即每教学周两学时的音乐课程,这样设置既可以满足演唱训练又可以完成音乐欣赏。从而在欣赏过程中,来发现每个孩子不同的音乐素质、不同的天分,再因材施教。3.教学方法。行之有效的措施是要从一点一滴开始着手,综合评定所有的因素,以点结合线、线结合面的方法进行推广实施。比如,可以在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作为试点,由于齐齐哈尔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城乡结构很适合推广音乐教育措施。城乡结合紧密,市区划分清晰有序,可以先从岗位轮流即城乡教师互换交流这一点开始,结合公关调控下的资金辅助,在农村和比较弱势的学校资金补给上采取优先考虑,优先发放,再结合音乐课教科书的改革全面铺开,以音乐课的公平教育作为开端,全面、迅速、大力地推广音乐课点、线、面相结合的公平教育之路,让学生有可以信服的教师教,有可以使用的教学器材可以用,有可以更加开阔眼界的教科书可以读。三、结论综上所述,在新时期高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音乐教育早已不是一种技能的承袭,而是人们感知美好生活、欣赏艺术、感受自然、陶冶情操、鉴别艺术真假、美丑的一种能力。音乐教育一方面要立足于现实,以齐齐哈尔市音乐教育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努力探索音乐教育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新途径;另一方面又要以可预见的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条件为着眼点,更新教育观念。[2]当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一是需要得到全社会更大的支持与教育部门更多的投入;二是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应从自身做起,努力转变教育思想,更加充分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格健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而,应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音乐课,为培养新世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做出贡献。[3]参考文献:[1]刘子娟.幼儿琵琶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的初探[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2]赵少英.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展望[J].兰州学刊,2001(4):71.[3]吴健雄.中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之我见[J].大众文艺,2012(2):276.

文章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网址: http://www.qqhedxxb.cn/qikandaodu/2020/0723/388.html



上一篇:论齐齐哈尔“和平文化”血脉与基因的传承
下一篇:校园里的那个“老大哥”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版面费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发表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