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博弈与协调大学三大社会职能内涵的重审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大学公认的三大社会职能。自中世纪大学诞生起,培养人才作为首要职能是大学区别于其它组织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学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大学公认的三大社会职能。自中世纪大学诞生起,培养人才作为首要职能是大学区别于其它组织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学作为高深学问和学者大师集中的场所,拥有众多的学科专家、完备的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推动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职能的相继产生。大学三大社会职能之间的递进发展,立足探讨高深学问,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专门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体现高深学问的传承和发展,科学研究体现高深学问的反思和创新,服务社会体现高深学问的应用和推广。[1]

一、布鲁贝克“认识论”与“政治论”哲学观

“认识论”与“政治论”哲学源于布鲁贝克先生的封山之作——《高等教育哲学》(On the Philosophy of Higher Education)。作为西方第一部以高等教育哲学命名的著作,布鲁贝克综合分析各哲学流派的观点,以高深学问为逻辑起点,从高等教育的实际问题出发,系统构建了高等教育的哲学体系,概括为“认识论”与“政治论”两种不同的哲学观。“认识论”强调:“大学是一个按照自身规律发展的独立的有机体”,以“闲暇的好奇”精神追求为目的,力求保持“学术的客观性和独立性”,试图在“学术和现实间划一条明确的界限”。“政治论”认为:“大学是统治阶级的知识之翼”,不仅把“闲暇的好奇”作为探索高深学问的目的,也强调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必须考虑价值问题。[2]

作为“生产”官吏、牧师、律师、医生的大学和学院,在美国建国初期以“政治论”为其存在的基础。受德国柏林大学改革的影响,约翰·霍普金斯等研究性大学相继成立,高等教育开始转向以“认识论”为其合法存在。19世纪末,“政治论”与“认识论”哲学并驾齐驱,甚至压倒“认识论”哲学,在不同学校或同一学校的不同系里分别起作用。[2]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认识论”与“政治论”哲学之间的矛盾也在所难免,“认识论”设法摆脱价值的影响,而“政治论”则必须考虑价值的影响。布鲁贝克认为:“两种哲学间的冲突是可以融合和协调的,即现实主义的认识论必须以实用主义的认识论为补充。”[2]

二、大学三大社会职能的博弈

1. 培养人才: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

培养人才是大学与生俱来的职能,只要大学的根本性质不发生改变,将始终是其首要任务,培养人才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生改变。中世纪,大学以传授知识为重,在满足教会、政府对人的需求中不断发展。[3]工业时代,大学注重培养掌握和运用专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更加侧重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培养人才需要思考和解决“高等教育为谁服务”,即谁能接受教育,接受怎样的教育。“认识论”认为:“大学以追求高深学问为目标,接受高等教育是上层社会的特权,由出身的偶然性所决定。”[2]在受教育者职业选择和社会阶层划分中的作用愈加重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意识到接受高等教育是责任,但更是权利。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即便是最富裕的国家也不可能提供普及高等教育所需的全部经费。布鲁贝克认为:“当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后,将呈现更加多样化的特征,相较中学后教育仅存在程度上的差异。”[4]应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举办不同水平的高等教育,尽可能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

受教育者“应接受什么教育呢?”即人才培养是普通教育还是专业教育,亦或是同时进行。传统自由教育注重人的理性训练,在“政治论”的影响下,自由教育向普通教育转变,通过学科教材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联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普通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强调内容的普遍性和广博性,而专业教育则是培养社会职业所需的专门人才,强调内容的专业性和职业性。普通教育赋予教育新的内涵,应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共同基础,使学生建立起伦理价值观、科学概论和美学观,更好的理解人类社会创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机构的目的和性质。[2]用范多伦的话说:“教育不仅要让人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使受教育者成为有能力、有理智的人。”[2]因此,培养人才必须设法促使自由教育与专业教育携手并进,因为社会发展既需要专业方面的高深学问,也需要研究方面的高深学问。

2. 发展科学:学术自由与治学道德

文章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网址: http://www.qqhedxxb.cn/qikandaodu/2021/0727/660.html



上一篇:唐君毅的大学诠释探赜
下一篇:智旭对大学的佛学化诠释以大学直指为中心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版面费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发表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